政府采购家具网_家具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家具产业将和北京说再见

作者: 发布于:2015-11-20 15:10:49 来源:南方周末

    今年,北京市制定的产业外迁方案大方向是“挪工业、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资源”,核心指向了人口分流。

 
    此次离开北京的产业还有一部分源自行政和市场的压力。如何掌握政府力量在北京产业转移中的“度”,成为考验政府的难题。
 
    来自北京的寒意
 
    北京欧典木业有限公司总裁闫培金没有想到,公司计划投资一个新的产品研发展示基地,最大的问题会出在选址上。
 
    “太难了,现在各个开发区对家具行业都很排斥。”闫培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北京,这个总投资5亿元的项目根本拿不到土地﹔到天津、河北去谈,当地政府一听是家具行业,同样持抵制态度。”
 
    闫培金的公司位于北京南四环的总部基地,在全国拥有上千家销售终端,在北京干了16年家具业的闫没有料到,2014年家具业会成为北京“不宜发展”的产业之一。
 
    欧典木业的扩张受阻仅是冰山一角,相当数量环境污染较大的家具企业正在面临被重拳退出北京的风险。2013年底,来自北京市家具行业协会的消息称,为推进北京环境治理进程,23家北京家具企业将在2013年调整退出,其中包括较为知名的世纪博森等企业。
 
    压力才刚刚开始。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面对北京日益突出的大城市问题,北京市副市长李士祥表示,北京正在研究,提出“不宜发展的产业目录”列表,严格控制增量。尽管参与该目录制定的北京市经信委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此目录列表尚在制定过程中,“目前暂没有可以公布的信息”,但一个可以确定的事实是,多个产业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北京“不宜发展”的寒意。
 
    不仅是欧典木业所在的家具建材行业,受此消息震动的还有北京市的印刷业。
 
    2014年3月19日,据印刷行业媒体报道,北京市印刷协会在一次会议中讨论到“不宜发展产业目录列表”,印刷业在列,这或意味着今后印刷业将无法在北京市区内存在。尽管北京市印刷协会会长任玉成表示此消息尚不能确定,但这已让北京印刷企业风声鹤唳。
 
    一直以来,凭借北京市聚集的二百多家出版社,三千多家报刊社,北京市的印刷业在全国走在前列,产业的兴盛带动了北京印刷学院等高校的发展。由于印刷中使用的包装、油墨会造成挥发性有机污染,且大量印刷公司隐藏于居民小区中,北京印刷业的去留问题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过去北京的产业转移主要是‘关’高耗能高污染,炸水泥厂、炸化工厂,现在轮到普通制造业转移的时候了。”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景山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北京产业增量的问题相对容易,存量的产业结构如何调整,是其目前“天天在研究”的主题。
 
    从“劣势产业”到“不宜发展”产业
 
    北京“不宜发展产业”究竟是什么?
 
    早在2006年,北京市发改委发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提出将积极采用置换产业存量,鼓励退出产业实行有序收缩,以用于优势产业的发展。这是北京市第一次明确提出退出“劣势产业”的设想。
 
    此前一年,万元能耗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彼时,北京市认为的“劣势产业”主要为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三高”产业。据当时北京市发改委的说法,首批重点退出的劣势行业集中于小水泥、小造纸、小化工、小铸造、小印染等7个行业。
 
    公开数据表明,北京在此期间累计关闭446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告别了近千年的小煤窑采矿史。这一阶段前后被要求退出或关停的企业包括首钢、东方化工厂、北京焦化厂等一系列企业,这为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的城市环境做出了主要贡献。
 
    2008年以后,为了填补“GDP空洞”,后奥运时代的北京产业发展方向逐渐明确,即通过发展生物医药、都市型工业、汽车、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五大产业振兴产业经济。
 
    奥运结束后的第五年,北京市对“劣势行业”的表述扩展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行业”,同时发布了《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工业行业调整、生产工艺和设备退出指导目录》,目录共计182条,涉及行业扩展至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机械等9个行业。目录中明确的行业、生产工艺和设备将逐步退出首都。此外,限制还进一步扩大到炼油等项目的审批上,包括取消800万吨炼油产能扩建计划。
 
    2014年,此概念再次扩展为北京“不宜发展的产业”,除了“三高”之外,印刷、小商品批发、医院等服务业成为进入目录列表的热点产业。王景山说,普通制造业也被纳入“不宜发展”产业中。
 
    根据北京市规划委的统计,北京城区中有上百个小商品交易市场。仅北京东城区和西城区两个区的小商品市场就吸纳了约20万外来人口就业﹔此外,北京的医疗资源每年也吸引了近5000万人次外来人口就医。李士祥表示,在三环以内不宜再扩大医疗机构,如果这些医院在外省适当建分院,既减轻了患者的奔波劳碌,也减少了城市的拥挤。
 
    据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介绍,北京外来就业人口中,2/3都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建筑业四大传统行业。北京市朝阳区一位官员对媒体表示,目前北京关于产业外迁的方案还没完全成熟,但大的方向是“挪工业、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资源”。
 
   与前阶段指向能耗和污染不同,上述重点领域的迁移无疑都指向了疏散人口。据国际上产业转移的普遍特性,转移往往先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步扩展到资本密集产业。但北京却恰恰相反,走了一条先转移钢铁、化工等资本密集产业,再到服务业等劳动密集产业之路。
 
    “都想要苹果公司,能有吗?”
 
    自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天津考察,继而提出加快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开始,中国园区招商网运营总监周炳林的业务量就暴增了30%以上。
 
    “2013年底开始,从北京外迁的咨询项目突然多了很多,其中来咨询的生产制造企业占到40%,服务业占到约20%,基本上是从北京转移到天津、河北。”周炳林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些迫不得已要走的企业即使离开也希望能挨着北京,廊坊、涿州等地成为外迁企业咨询的首选。
 
    两方面的因素促使上述企业“不得不走”,对于北京市明令要求清退的企业来说,离开是唯一选择。王景山表示,尽管过去十年北京市清退的类似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达到数千家,但相对于北京庞大的产业体系来说,被命令清退的企业仍是极少数。
 
    而对那些在各方面都符合相关规定的普通制造业、服务业来说,来自行政和市场两方面的压力在促使这些产业离开北京。行政方面,周炳林说,他接受的咨询客户,大部分表示受到了政府方面的间接压力,“比如政府不再审批新地,对企业用地每亩税收提出更高要求,企业若是租用土地生产的,则首先面临撵走风险。”
 
    租金上涨、人力成本上等等市场因素也在促使一些企业主动离开北京,这些企业往往选择了部分转移--将总部留在北京,把生产制造等环节搬到人力、土地成本更低的地区,这符合国际大都市产业梯度转移的普遍规律--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最后只剩下金融、咨询、保险等行业。
 
    目前,对那些打算离开北京的普通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来说,最大的困难是天津、河北等承接地区对他们同样持不欢迎态度。闫培金在过去一年多里与天津、河北的多个开发区接触中,发现官员对“到底要什么”也很迷茫,“每个地方都想要苹果公司,能有吗?”作为业内领先的品牌,闫培金希望把企业打造成宜家,但官员们对家具业并不热心。
 
    事实上,政府力量对产业转移起着引导和协调的作用,但政府过度干预,往往会产生负效应。“一定要以市场为主导,切忌太理想化。”王景山警告,产业转移并非企业搬迁,以北京转移小商品批发市场为例,即便在河北新建了大楼,人流、物流、信息流能否真正转移,商户是否愿意去河北交易,都不是政府能决定的。
 
    同时,来自被转移企业的阻力同样巨大。作为北京市仅剩的几家大型化工企业,雾霾等环境问题的恶化让燕山石化的去留问题再度引起社会关注。此前燕山石化董事长王永健即称,燕山石化在践行清洁生产,“搬迁没有必要”。
 
    印刷业也在维护自己的利益。3月24日,针对北京市“不宜发展产业目录列表”可能将印刷业纳入其中的说法,印刷业行业网站必胜印刷网发文“自卫”,称服务首都的核心功能,北京印刷业不可或缺,文章表示,印刷业在北京有“不可撼动的魅力”。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