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GB/T 46016—2025,以下简称《技术要求》),这项填补行业空白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适用于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及检验检测等质量管控。
何谓午休课桌椅?《技术要求》明确,午休课桌椅通过调节,能为学生上课和午间休息提供相关支撑的桌椅类家具。其中,升降调节机构是指通过手动调节方式,使产品整体或部件改变高度的装置。靠背倾角,是课椅呈午休状态下座面与靠背之间的夹角。搁腿是指午休时,课椅或课桌中用于支撑使用者腿部的零部件。
午休课桌椅按午休功能实现形式可分为:午休课椅和午休课桌椅两类。前者椅子独立实现午休功能;后者为桌椅联动实现午休功能。
《技术要求》明确,桌净空高与座面配合高差、靠背高度高出桌面高度,将课桌椅放在平板上或平整地面上,按产品说明,将课桌椅均调节至最高状态,并将搁腿收起,头/枕靠收起或调节至最短状态,用精度不低于Ⅱ级的钢卷尺或钢直尺分别进行测量桌面净空高和座面高,计算高度差值。
躺卧状态下的整体长度,《技术要求》明确,将课桌椅放在平板上或平整地面上,按产品说明,将课桌椅调节至午休状态,并将搁腿及头/枕靠调节至最大伸长状态,用精度不低于Ⅱ级的钢卷尺或钢直尺进行测量,测量产品午休状态下的最长外形尺寸(包括:搁腿外沿至座面前沿的距离、座面有效深、靠背高度及头/枕靠高度)。
靠背倾角,《技术要求》明确,将课桌椅放在平板上或平整地面上,按产品说明,将课桌椅调节至午休状态,按GB/T10357.3-2025 中X.X描述的方法,采用测量精度不低于士2°的角度尺进行测量,测量产品午休状态下的最大角度。
头/枕靠有效宽、头/枕靠有效长、搁腿有效宽、搁腿有效长,《技术要求》明确,将课椅放在平板上或平整地面上,按产品说明,将课桌椅调节至午休状态,并将搁腿及头/枕靠调节至最大伸长状态,用精度不低于I级的钢卷尺或钢直尺进行测量,测量最大尺寸。
对于表面性能更耐 “造”:针对学生午休易出汗的情况,新增纺织品、人造革表面理化性能要求,明确纺织品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干摩擦的染色牢度等级,以及人造革表面颜色牢度标准,避免汗渍侵蚀导致褪色、损坏,同时减少皮肤接触不适风险;
力学性能更稳固:结合午休和非正常使用场景,新增挂钩强度、侧向倾翻稳定性、课桌垂直加载稳定性等 12 项特殊力学要求——比如学生挂书包的挂钩能承重不脱落,课桌椅倾斜时不易翻倒,杜绝因设施不稳导致的磕碰、摔倒事故;
安全底线再拔高:除了符合有害物质限量、结构安全等基础规定,首次加入阻燃性能要求,从材质源头降低火灾隐患,为孩子午休筑起 “安全防火墙”。
此外,《技术要求》明确,课椅整体承载能力,将座面提升至最高,靠背放至最平,并将搁腿拉出至最大伸展状态进行如下试验:
一、在座面中心或底盘转抽中心加载8个加载盘;
二、在搁腿拉出导杆最外侧与座面中线交点位置加载5个加载盘;
三、在椅背中线距离椅背与座面转轴168mm处为起点,放置6个加载盘;
四、保持10min后将所有加载盘取下,试验结束后按照午休状态下力学性能要求的规定检查试件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