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落地 智能床采购需注意什么?

政府采购信息网 王飞燕 2025-08-11 11:31:42

智能床作为新型家具产品,其功能愈加丰富,但是对于支撑这些智能功能的稳定性程度,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GB/T45231—2025《智能床》推荐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8月1日实施,该标准紧跟家具产品的智能化、适老化发展趋势,是对智能床产品技术要求的首次规定。新国标有何亮点?对智能床产生了什么影响?智能床采购需要关注哪些因素?

首次为技术划重点

安全、性能、环保是关键

新国标首次对智能床的技术标准作出明确定义:智能床运用人机交互、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以及处置调整或其他智能化技术,实现床体形态和功能控制等一种或多种功能的卧具。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任孙书冬向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介绍,该标准针对安全、性能、环保等关键环节设立了强制性规范。

“新国标的出台主要是为了统一家具行业对智能床智能化的认定规范、填补智能床这一细分领域标准的空白,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验提供技术依据,既保障了用户使用的便捷和安全,也有利于推动家具行业高质量发展。”某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在智能化方面,新国标规定智能床应具备通信、唤醒、记忆、语音交互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控制功能;在安全与适老化方面双向升级。比如,新国标强制要求增加童锁功能。“对于童锁功能,我们会在产品设计阶段选用可靠的童锁装置,确保其具有良好的锁定和解锁性能。并且对童锁功能进行100%测试,模拟各种可能的误操作情况,确保童锁能有效防止儿童误触。”杭州恒丰家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姚淑婷介绍。

聚焦安全性,推出更加适老化智能床新国标的实施,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促使供应商必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改进生产工艺,满足新国标对智能床的各项安全标准要求。“针对加热功能,我们会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加热元件,设置过热保护装置,在生产中进行多次加热测试,监测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确保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在产品表面张贴清晰的加热功能使用说明和安全警示标识。”姚淑婷说。

此外,新国标规定智能床区域边缘需采用倒圆工艺,其倒圆半径应>10mm或倒圆弧长应>15mm,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同时,新国标还对于性能指标作出量化,通过控制噪音的分贝大小来确保睡眠质量。新国标参考国家噪声排放相关标准及智能床生产企业的常规噪声检测数据,给出明确规定:在空载条件下,产品在调节、按摩等工作状态时产生的最大噪声应≤55dB(A);在睡眠模式下,加热等非运动调节状态时产生的最大噪声应≤30dB(A)。

智能床不仅能提升人们家居生活的便捷性,还能为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展现出重要价值。家具企业可根据新国标对智能床数据采集精准性的要求,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提升产品对睡眠数据、健康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强化健康监测、紧急呼叫等功能,推动更加适老龄化的智能化床品。

明确采购需求

注重智能床功能

孙书冬介绍,智能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供电中止、程序故障等安全隐患。建议采购人在采购时可依据这些问题对产品进行严格筛选,确保采购的智能床不会造成人体伤害。另外,采购人也应明确采购需求,关注智能床功能之间的影响,如在按摩、加热、折叠、升降同作用时,不会造成人体伤害和床体损坏。

姚淑婷说:“用户购买智能床时,首先要关注产品是否符合新国标,以及智能床的功能是否能够完整实现、使用是否流畅、数据检测是否精确等。并且选择有良好售后服务的品牌,确保后续使用有保障。在使用智能床前,用户须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定期检查与维修,特别是涉及安全的部件,如童锁、加热元件等。”

新国标的实施为智能床划定了质量“红线”,规范了智能化属性;推动了智能床产品朝着更加规范、健康、创新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激活了智能家居研发方向从简单的功能堆砌转向精准的数据支撑;解决了智能床概念模糊、安全标准不统一、“伪智能”产品充斥市场的问题。

广告

商机 · 数据 · 参数 · 产品——家具采购搭起买卖桥梁。

家具采购

网友评论
个人头像
  • 暂无评论,欢迎您发表观点!
意见反馈
反馈类型:
问题描述:
0/500
联系方式:
0/30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