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政策调整 家具行业面临变局
作者:张文娟 发布于:2008-01-23 16:31:09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2007年12月底,新一批589种商品的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公布之后,商务部的几个部门再次南下调研。广东省外经贸厅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包括商务部在内的几个部委近6次赴粤调研,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下一步的政策思路。”对于珠三角众多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家具企业来说,此次政策的执行,将使这些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家具加工贸易大限来临
2007年下半年以来,出口退税以及加工贸易限制目录等政策的调整使企业措手不及,也激起了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的巨大反应。不少家具企业明显感觉到此次政策出台太快、太突然了。“从2007年7月份的出口退税下调、8月份44号文(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以及最近的新《劳动法》,这些政策在短时间内一起来,给企业的缓冲期又太短,企业已经无法应对了。”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黄明智表示。
事实上,2006年11月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环保总局就联合发布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部分低层次、有毒有害、低附加值的产品被列入了禁止的名单。此次共有804种产品被列入禁止目录,其中禁止进口的有77种,禁止出口的有503种,进出口均禁止的有224种。自2006年11月22日起,加工贸易企业以国产木材作原料生产的板材、家具等不允许出口。考虑到部分企业已签订了加工贸易合同,为减轻政策调整的影响,公告设定了过渡期。自2006年11月22日起,商务主管部门不再受理目录内加工贸易业务申请,但此前商务主管部门已经批准的加工贸易业务,允许按规定向海关申请加工贸易备案,并在合同有效期内执行完毕;以企业为单元管理的联网监管企业允许在2007年11月22日前执行完毕;但在期限到期仍未执行完毕的,将不予延期。
产业升级或转型迫在眉睫
加工贸易的政策调整已经成为定局。由于“三来一补”企业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了,现在不少企业正在探讨转制为与外商合资或者独资的形式。政府相关部门也正在登记哪些企业需要转制,企业也向政府提交了预案,希望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据广东省外经贸厅加工贸易处处长汪涛介绍,政策调整的产业导向是正确的,广东加工贸易的形式正从最初委托经营的来料加工,转变为目前企业自主经营的进料加工为主,以后企业还要适应政策调整,将广州、深圳等原先的总部变成研发运营中心,把生产基地往外地转移。
“是磨难,也是机会,它正在逼迫中国制造不断提升内部管理”。一位家具行业的资深专家表示说,贸易抵制、政策从紧、门槛趋高……这一切,让中国的家具企业在夹缝中生存得异常艰辛。举例来说,一把普通的椅子,在东莞生产成本是9美元,这把椅子以10美元的价格卖给香港商人,香港商人再转手以20美元的价格卖给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然后沃尔玛给椅子标价40美元,在美国市场上出售。“made in China”由此走进美国的千家万户。在这个产业链条上,沃尔玛赚了20美元,香港商人赚了10美元,而东莞厂家赚取的只是1美元的加工费。
因此,政府的政策导向是不错的,这中间必然会淘汰一些实力和规模都较小的企业,但是,那些能在这次大风大浪中经受住考验,重新思考企业的定位问题,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注重自身品牌的打造和创新的企业,才会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也才能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站稳脚跟,从而促进整个行业朝着更健康的模式发展。
政府应发挥扶持作用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下,不少原来做OEM的家具企业,开始走向了“内外均衡”的市场发展策略,这就意味着,国内市场将是这些企业竞争的又一焦点。而政府采购市场,注定是企业争夺国内市场的一大必争之地。
与一般市场不同,政府采购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导向,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那么,在目前的局势下,政府采购家具时,如何才能发挥政策导向的作用呢?
“中国的家具企业,再不能走以牺牲资源为主的老路子,必须促进其朝着发展品牌的道路上前进。”一位家具行业的专家表示说。这就意味着,家具企业必须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品牌、设计和自我创新能力上下足功夫。
而随着众多良莠不齐的家具企业进军国内政府采购市场,政府在政策导向上,需要制定相应的扶持,对那些正在打造品牌、加强原创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鼓励和加分,从而促进整个家具行业逐步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中国家具才能终究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短评:
企业发展需争取话语权
中国家具业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实际上正处于寒冬冰霜期。表面上,中国家具产业的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令家具业界引以为豪的业绩。但是,业绩的背后,却掩藏不住危机重重,行业发展暗藏的瓶颈制约着家具企业的深层发展,因此,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许多企业往往显得那样不堪一击。
目前,我国许多家具企业以来料加工、贴牌、模仿为主,难以攻占中高档家具市场,没有自主产权的国际名牌成为家具企业长远发展的潜在危机。在家具产品生产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生产档次没有明显提高,仍处于中低档次。从长远看,家具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中国家具企业现在遇到的瓶颈,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国制造”现时的困境。究其原因,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有失于单一,在品牌、标准、研发、渠道、制造这条全球产业价值链上,中国家具企业仍然站在下游。
因此,中国制造要想真正走向世界,下一步就必须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话语权首先来自于标准。只有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才能争取到与竞争对手平等对话的权利。这也是下一步中国企业最应该努力的地方。话语权还来自于资源利用的自主度。近年来,国内制造业所需的重要资源性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大幅度上升。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将随时面临外来压力。话语权还来自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有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真正保证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向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提高家具产品的“附加值”成为大势所趋,企业从现在开始不得不重新思考企业的定位问题,起步较晚的中国家具企业要以下游为起点,最终要走到上游,在全球市场打响“中国创造”。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制造是基础。首先是做强做大中国制造,然后是做精做细中国制造,最后才能真正走向中国创造。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下一篇:产业集群为粤家具添彩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