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家具网_家具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广东五地将实施家具智能制造试点工程

作者: 发布于:2015-08-31 14:46:42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近日,《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下称《规划》)在省政府网站发布。《规划》指出,广东的佛山、东莞、中山、湛江、顺德重点在家具等制造业领域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和示范应用。

 
  《规划》明确,佛山市重点在汽车制造、陶瓷、家具、建材、五金加工、太阳能电池等制造业领域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和示范应用。汕尾市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数字化工厂。东莞市重点在智能信息终端制造、家具、纺织服装等领域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和示范应用。中山市重点在家电家居、纺织服务、家具、五金加工等领域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和示范应用。湛江市积极推进家电家具、农海产品加工、制糖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围绕钢铁、石化、造纸及其上下游产业开展智能化改造。顺德区重点在家电、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家具等领域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和示范应用。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智能制造

    发展规划(2015-2025年)》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15年7月23日
 
    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2015-2025年)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我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我省经济发展质量,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制造业强则实体经济强。当前,世界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流。生产智能化和生活智慧化创造发展新需求,发达国家围绕智能制造展开新一轮竞争,重构生产模式变革和组织方式,重塑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广东已成为国内制造大省和全球重要制造基地。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93万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为1.41万亿元。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支撑和市场空间,国际上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带来的制造业变革,以及我国“四化同步”发展带来的需求扩展和消费层次的提升也为全省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与此同时,我省制造业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在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品牌、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自主品牌企业尚未形成规模、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和环境要素约束加剧等因素迫使全省制造业必须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升级,由“制造”转向“智造”。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抓住全球新一轮制造业变革和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机遇,以国际智能制造先进水平为标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强化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规划引导,优化政务服务,完善和落实财税、产业、金融、土地、人才、贸易等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两化融合,协调推进。统筹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信息化先导战略,促进制造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智能协作。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发展“产品+服务”的新型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全面协同发展。
 
    3.重点突破,示范引领。选择条件成熟、需求迫切的行业和领域,集中资源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应用,以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为载体,培育一批智能制造大型骨干企业,带动一批配套的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完善、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智能制造集聚区和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竞争力与前景的产品和企业。
 
    4.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提高智能制造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支撑能力。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以新技术突破带动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探索国际合作发展新模式,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全省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到2017年:先进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全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超1.8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4年的48.1%提高到50%以上,其中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达3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3%以上;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6.7万件、年均增长8%,工业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7万件、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16%。智能化水平加快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以上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机器人及相关配套产业产值达600亿元,万人机器人数量达到50台,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数量达到500家。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凸显,制造业骨干企业加快做大做强,全省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工业企业超13家、超100亿元工业企业125家左右;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产值超10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达到4个、超亿元的机器人制造及集成企业20家左右,建成2个国内先进的机器人制造产业基地。质量效益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至22万元/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4.5;主要工业品质量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3.1%,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规模跃上新台阶,全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超2.4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以上,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达4000亿元,面向工业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认定。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发明专利质量数量和技术标准水平明显提升;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关键装备与两化融合标准取得突破;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5%以上。制造业智能化深度渗透,机器人及相关配套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万人机器人数量达到100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5%。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全省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工业企业超15家、超100亿元工业企业超165家;产值超10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达到10个、超10亿元的机器人制造及集成企业达到10家,建成5个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产业基地。质量效益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至24万元/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3.5%。
 
    ——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全面进入智能化制造阶段,基本建成制造强省。制造业水平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至25万元/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7%以上,安全可控的智能技术产品配套能力和信息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5。骨干企业国际地位凸显,培育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1000亿元的工业企业,涌现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开展高层次分工的国际化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大幅提高,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