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海外购物的消费者给家具人的启发
春节去海外抢购智能马桶盖的中国人,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网民们对此议论纷纷。
作为一个家具人,从这些热点新闻中能得到哪些信息?深思之后能得出哪些启发,能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修正自己的实际工作,使自己的营销出现新转机?
启发一:中国人并不缺钱,至少中高端消费者是不缺钱的。
大量的中国人趁春节假期,飞赴日本抢购以智能马桶盖为代表的日货,以至日本的商店出现缺货的现象。按说,中国人的人均收入只及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左右,这样的局面是不应该出现的,但是事实胜于雄辩。
抢购日货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国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是不缺钱的,对于他们信赖的商品,有能力一掷千金,也有一掷千金的消费习惯。这一判断其实早在他们赴欧美国家大肆抢购奢侈品的行为中就可以得出。
启发二: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抢购日货的行为中,消费者关心的是什么?首先还是身份的区隔。中国国内高中低档商品一应俱全,对于一些巨富们,他们很难通过国内的商品来标识自己的身份,于是选择在异国它乡选择商品,来显示自己的独特身份,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满足,是自己对自己的荣誉奖赏,自己给自己颁奖章。
启发三:消费者心中隐藏着深深的产品不安全意识,而这意识与国货紧密相连。
抢购日货行为中的合理成分是国货不安全、日货更安全的基本判断。这是消费者说服自己、能让亲属同意、赞赏其消费行为并跟风的理由。国货已经成为不安全的代名词,这一相当荒谬的结论在消费者中大有市场,这一判断还伴随着对管理者的不满到处流行,与负面新闻的曝光结合后又产生化学反应,更加深了人们的偏见,最终导致国货不安全、国货无论如何都不值得信赖尤其不可能成为高端货的判断根深蒂固。
针对中国当下消费者尤其是中高端消费者的资金现状与消费价值取向,家具人应该作何反应?
首先,中国家具消费市场的疲软根子不在于消费者无力消费,而在于家具人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能打造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换言之,消费者的需求已经跑到供应前面去了,消费者进步之快,令供应商无法想象,出现了供销脱节的现象。说得更明白一点,市场上缺少专为有钱人生产的家具,他们不缺钱,而你能生产出昂贵得有道理的家具吗?
其次,消费者需要高端、小众、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品牌,来彰显自己不凡的地位。为特别的消费者打造特别的消费品牌,一直是品牌建设的核心要义。目前中国家具业的品牌建设上升空间巨大,在高端消费者中,建立出色的品牌,就不乏一掷千金的追随者。可惜的是,生产者似乎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
第三,消除消费者对国货不安全的非理性判断一项,就可以创造巨大商机。在众多消费者的潜意识中,国货是不安全的,在家具领域,首先是板式家具企业几乎全体中枪倒下或受伤严重,几至全线崩溃,下一波会不会是实木家具天然安全的神话被打破,而出现实木家具的大溃败呢?目前公众媒体上关于实木家具不安全的负面新闻已经多了起来。
证明国货安全,既需要大环境的改变,各项监管措施逐渐到位,在老百姓中建立信任机制,也需要企业的实际行动与诚实的宣传引导。总之从思想深处让消费者相信国货的安全性并非易事,也正因为其难度很大,找到解决之道的厂商就可以实现先发优势,实现市场突破。笔者以为中国消费者还是相信科学的,以真实的科学数据说话,往往能收到奇效。电脑领域、手机领域的成功营销案例都一再说明了这一点,电脑、手机企业的成功经验家具企业不妨借用。
中国的中高端消费者在羊年春节发出的消费暗示,家具人如果真正读懂了,2015年的生意就好做了,至少努力的方向就可以明确了!
下一篇: 2015家具新趋势:极简设计生活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