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战中成长 回顾2008影响中国车市五大事件
作者:佚名 发布于:2009-01-15 13:54:50 来源:华商报
2008,中国车市在挑战中成长,在成长中坚强。2008,中国车市有太多值得记录的回忆。2008,尽管汽车销量受到了影响,但中国车市的活力和潜力却毋庸置疑,车展、新能源、企业进步、行业发展……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车市蓬勃的希望和广阔的未来。
两大车展 记录车市巅峰与忧患
2008年4月的北京车展、11月的广州车展,不同的时间节点,决定了两大车展给观展者留下截然不同的感受。
4月,正值举国上下准备迎接奥运会召开之时,北京更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焦点。4月20日-28日,2008北京车展首次在刚落成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新馆举行,新馆总展览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创下亚洲和国内汽车展会新纪录。本届北京车展创造了有史以来北京车展规模最大、新车最多、关注度最高等多项纪录:2100余家国内外厂商带来了890辆展车,其中包括全球首发车7款,亚洲首发车24款,概念车55辆。
尽管由于设施、服务等方面不完善,2008北京车展招来不少批评,但国内外汽车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北京国际车展晋升世界五大车展的实力却是有目共睹的。相比之下,11月19日开幕的广州车展,虽然同样创下广州车展“历史之最”,但在繁华之后也多了些许担忧。无论是展台规格、企业高管到场级别、甚至车模数量,广州车展相比北京车展都大打折扣。尤其是多款原本期待的车型的推迟上市,可以看出大家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车市显得更加谨慎。
新能源车 生逢其时
2008年是奥运年,也被称作中国车市的“新能源车元年”。
奥运会期间,近500辆奥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零故障”、“零排放”示范运营,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这5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轿车、燃料电池客车和纯电动场地车,由一汽、东风、上海大众、长安、奇瑞、中通、北汽福田和京华客车8家企业自主研发而成。如此技术先进、数量众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奥运提供运输服务,在奥运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全球能源紧缺、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混合动力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市场需求的空白。除了在奥运会期间大放异彩,2008年上市的上海通用旗下的君越2.4LECO-Hybrid油电混合动力车,以及雷克萨斯LS600hL、RX400h等量产在售车型,也同样成为其所在市场的焦点。
自主品牌 来自“混血”家庭
合资企业推出自主品牌,是2008年中国汽车发展的一大亮点。
北京车展上,广州本田率先展出了自主品牌的“理念”品牌概念车,成为业界议论的焦点。与此同时,北汽、上海大众、东南汽车等一批合资品牌企业都在自主研发上进行了大量投入。
今年6月,上海大众自主品牌车型朗逸上市,销量节节攀升,迅速跻身A级车主流行列。10月份,东南汽车自主品牌菱悦正式在全国发售。国内合资品牌在自主研发方面大大地迈出了步伐。而广州本田的自主品牌首款车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不可否认,合资企业在技术、企业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尽管关于其自主品牌出身的问题有不少争议,但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合,让大家看到了更多“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希望。
C-NCAP 陷入“碰撞门”
“获得C-NCAP碰撞五星”字眼的汽车广告已经被越来越多国内消费者所熟悉。可是,决定车辆安全性“生杀予夺”大权的车辆星级碰撞测试本身却在2008年陷入了“碰撞门”。
2008年6月21日,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一档名为“C-NCAP真相”的节目引起汽车业内的轩然大波。节目质疑了C-NCAP创办单位——天津的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简称中汽研),通过商业手段给国内各大汽车生产厂商发放C-NCAP汽车安全星级评定认证。一时间,号称国内最权威的汽车安全星级评定标准的公正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在欧洲国家、美国以及日本,评定安全星级是由国家指定一个绝对中立的公益性机构来执行,这些机构使用国家划拨的经费买车,通过碰撞试验,给车型打分,确定汽车的安全星级,这些标准被汽车业内部公认为是最权威的。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无论是在标准制定、赢利性质,以及与企业千丝万缕的联系上都引起了大家对其权威性的质疑。
中国是否需要C-NCAP?答案是肯定的。随着中国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汽车安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C-NCAP对于帮助消费者了解汽车的相对安全性、促进汽车安全改善方面无疑有着积极意义。面对市场的需求,如何继续将碰撞进行到底,无疑是C-NCAP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汶川地震 车企积极赈灾
“5·12”汶川大地震,让中国人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悲痛,也让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得到一次升华和释放。多家车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赈灾,体现了中国汽车业勇于回报社会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赈灾名单看,汽车企业捐赠过千万元的比比皆是,广州本田、一汽、上汽、比亚迪、吉利……
地震吞噬了道路,毁坏了家园,没有汽车,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就没有办法运送到抗震救灾第一线。于是,多家车企及时利用自己规范的物流体系,第一时间协助赈灾。江铃全顺第一时间生产救护车,千里奔赴灾区;江淮瑞鹰第一时间在灾区编入救灾物资队伍,统一听从安排指挥救灾;广本执行副总付守杰奔赴成都,利用广本在西南乃至全国较为完善的物流体系,协助救灾物资的运输……
在震灾面前,车市的硝烟、竞争的残酷,都已经被抛到一边,剩下的,只有血浓于水的真情。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南京七成以上家具抽查合格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