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重心北移 行业凸现新走势——业内人士云集霸州 聚焦环渤海家具发展
“促进环渤海家具资源整合,推动家具产业发展”,基于这一主题,5月17日,中国家具环渤海发展论坛在河北霸州拉开帷幕。国家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副局长吴岩、公平贸易局副局长王贺军;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贾清文、陈宝光;廊坊市副市长王大虎;霸州市委书记辛绍杰、市长杨杰;北京、天津、沈阳、河北、广东等地家具协会相关负责人以及企业负责人、媒体等近200余人共聚一堂,共同商讨如何抓住环渤海经济圈资本、技术、产品梯度转移的机遇,更大范围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最大化的优势互补,从而打造区域家具的知名品牌。
环渤海家具产业投资比重上升
“过去每个月我们都会去广东,今年北方的活动明显增加,这次论坛更是‘热’上加‘热’。”作为主持人,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宝光这样开场。他介绍,中国家具产业投资区域已做出战略调整,出现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梯度转移,环渤海家具产业投资比重已由几年前的12%上升到目前的23.6%。
中国家具环渤海发展论坛得到中国家协以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滨海新区的建设,为这一地区家具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市场和发展良机。”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贾清文这样认为。他还表示,在国际家具产业继续向中国转移和中国产业由南向北转移的背景下,环渤海地区的家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具从广东(珠三角)起步,“十一五”期间华东(长三角)家具迅速崛起。2006年珠三角家具生产占全国1/3多,出口70.5亿美元,占40.38%;长三角生产占1/3,出口83亿美元,占47.56%。北方家具产业的发展相比长三角和珠三角要弱一些,从出口来看,2006年华北出口占4.2%,加上辽宁和山东占全国出口的11.8%。
然而,经济发展总是有一个过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自南向北有过两次明显转移。上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重心,深圳带动珠三角,使珠三角的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浦东新区带动长三角经济的迅猛发展,长三角的家具产业也有后来居上的势头。而如今,随着环渤海经济圈提上国家经济发展的日程,滨海新区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新引擎,环渤海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是必然趋势,中国北方的家具产业也必将在这股洪流之中快速向前发展。
发展仍受条件制约
环渤海地区的家具产业近年来也已经获得巨大发展,并为家具产业的进一步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特色产业集群,如山东宁津的“中国桌椅之乡”、河北胜芳“中国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基地”、辽宁庄河的“实木家具产业基地”等;在市场贸易方面,河北香河成为中国北方家具贸易之都,天津以其港口优势,成为重要的出口基地。家具产业集群优势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优势,使得环渤海地区家具产业将随着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而快速发展。
发展的势头是良好的,但是,环渤海地区的家具产业毕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据胜芳国际家具博览城总经理、环渤海家具产业研究专家朱琳介绍,目前,环渤海地区的家具发展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一是市场观念意识薄弱;二是经营理念和营销手段落后;三是人才培训和储备不足;四是资金缺口较大;五是过分依赖局域市场。他总结说,综合竞争能力不足,制约了环渤海家具企业的持续性发展,从而导致与珠三角、长三角家具产业发展相比的滞后。
立足现有优势 不断前行
那么,环渤海地区的家具产业如何才能走出目前发展的困境?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贾清文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一是家具企业不仅要依托正在兴起的经济增长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更要学会创新的思考,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完善不足,通过多种途径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二是要逐渐在众多的家具生产企业中找准自身特色,生产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三是要加强品牌建设,大的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为大企业做配套或做专做精,不要盲目求大,比如意大利的一些家具企业就是在做出特色的模式下,打造出国际知名品牌;四是家具企业要善于学习,要多走出去看看,各地政府也要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落户,与本地企业一起在竞争中互相学习,从而提升区域家具企业的整体水平。
相关链接:
北京 市场催生现代化办公家具企业
河北 政府力促行业发展
辽宁 优化结构促产业升级
山东 产业集群发展迅猛
天津 推进品牌建设
下一篇:联合国再次到广交会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