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家具网_家具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意大利家具工艺的“保鲜秘诀”

作者: 发布于:2015-08-03 09:49:59 来源:新民晚报

   近日,作为“2015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核心系列活动”之一的“化境·设计讲坛”,在位于上海江宁路的多摩仕奥瑞家居体验馆举行。受Geogre Cheong邀请,四位来自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的著名设计师、设计史学术权威,在为期五天的论坛上,结合体验馆内大量古董家具收藏,为一众国内设计师详细解读了意大利家具、室内、灯具设计的发展历程,对16、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居装饰、罗马建筑、巴洛克建筑以及19世纪中产阶级的建筑一一作了详细的解读。

 
  “时间还是太紧张了,即使我把内容浓缩再浓缩,仍尤嫌不足。”四位专家之一的Francesco Scullica,在接受《新民晚报》独家专访时,对上午紧凑的讲课还显得意犹未尽。作为意大利设计史学术权威,意大利建筑室内学博士,米兰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学院主任、欧盟伊拉斯谟-苏格拉底室内设计学院发起人、米兰国际家具展组委会成员,Francesco Scullica曾经教授过诸如Patricia Urquiola等众多设计界“当红炸子鸡”。
 
米兰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学院主任
 
图片说明:曾经教授过诸如Patricia Urquiola等众多设计界“当红炸子鸡”的Francesco Scullica
 
  为什么意大利家具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经历时间的考验,继承传统的同时,居于世界设计的潮头位置?意大利家具设计发展经验又将会带给中国设计界什么样的启示?Francesco Scullica给出的答案值得人们深思。
 
  ◎新民晚报:翻看设计史,我们发现很多珍贵的老工艺都已经消逝。意大利家具历史源远流长,很多古老的制作工艺保留至今,并且还被大量运用到当下的家具制造上。你认为,意大利家具,尤其是古典家具行业的“保鲜秘诀”是什么?
 
  ●Francesco Scullica:这要从几方面来分析。首先,媒体在不遗余力地为这些古典家具的老手艺造势。在历史传承方面,媒体起到了很大作用。时尚设计杂志的报道凸显出老工艺的社会价值,电影中时常展现的古典家具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对老工艺的兴趣。还有米兰家具展这样的平台,向全球的买家展示一些老工艺和意大利家具的传统,获得国际设计界的认可,也会有所裨益。
 
  另一方面,因为消费者对这些家具和工艺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所以他们有消费的需求,愿意为这些古典家具买单,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那些掌握制作工艺的传承人会收到他们的订单。有需求有市场,这些老工艺自然能够生存并且得到发展的机会。再次,我们在培养设计师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尝试着用新的设计混搭老手工艺,用现代搭配古典,让老工艺以另一种面貌进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设计师的作品对消费者也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有人懂得欣赏,有市场,有创新,有引导,年轻的工匠们自然愿意去学习和继承那些老工艺。
 
  ◎新民晚报:和新设计结合在一起,往往能够赋予老工艺和古典家具以新的活力。
 
  ●Francesco Scullica:的确如此。意大利家具流派众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秉持传统的古典家具、新古典主义,另一派是现代家具设计。当然,两派之间也并非泾渭分明,相互对立。不同流派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借鉴,包容并蓄。可以这么说,如果某一种流派封闭了,那么它们的生命力就停留在此了。
 
  现代的设计师、工艺师通常都会在不同的流派之间权衡、做选择。新老流派彼此交融,又会产生新的风格,各种流派和风格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作为研究者,通过家具的线条、装饰物去解读这种关系更迭,饶有趣味。
 
  ◎新民晚报:设计师的培养对意大利家居设计的传承和兴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你在采访中也多次提到设计师的重要性。米兰理工大学培养出了不少知名设计师和建筑师。在你看来,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Francesco Scullica:激情投入很重要,但设计师最大的忌讳就是闭门造车,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这样的人,他很可能是纯粹的艺术家,而不是设计师。设计师具备的能力,第一就是对什么样的对象,要拿出合其心意的方案。听上去很简单,但是,这很考验设计师对人、对物的判断力,他必须在和客户沟通之中,准确地知道对方的喜好、审美品位,为他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另外,我们还会鼓励设计师和当地的家具工坊、工作室进行沟通,明白什么样的设计能够被尽快、完整地制作出来,什么样的设计要找什么样的制造商来加工。当然,还有前面提到的和媒体的关系,他应该学会如何在大众面前精准、富有艺术性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让尽可能多的人接受自己的设计。
 
  ◎新民晚报:所以,设计师需要做的不但是全情投入自己的设计中,而且要成为一个善于与人沟通,乐于与人沟通的角色。
 
  ●Francesco Scullica:没错。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而不是为设计本身去进行设计。我也可以谈一谈自己的经验。判定一件设计作品是否优秀,作为评委,我们通常不会先入为主地观察作品的外观和功能。我会先和设计师本人做一番沟通,看看他的个性、爱好、审美倾向,然后再看看他是为什么人在设计,这种设计是否在更大的环境中能够成为和谐的存在。我会把这些信息,和眼前需要评判的作品关联起来,解读作品的“综合素质”,做一个综合的评价。
 
  ◎新民晚报:中国设计讲究意境,和你所说的作品与它所在环境是否和谐相类似。不过,在整个设计和评判过程中,人的因素贯穿着整个设计过程,这是中国设计师比较少提及的。设计师和评委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人,包括人的感情,人的审美,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益处?
 
  ●Francesco Scullica:这就是中意两国在设计教育和设计管理方面的不同之处。中国很多设计师对物的判断很敏锐,设计速度非常快。很难说,哪种方式孰优孰劣。但是,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到对人的研究上,是意大利设计教育领域沿用多时的传统。也正是因此,和中国设计师相比,意大利本土设计师进行工作的进度并没有那么快。他们的作品在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之后,显得细腻而富有情感。当然,全球化让整个世界的生活、工作节奏都加快了不少,意大利设计师也在这方面调整自己。据我所知,有意大利设计师在中国工作时,也非常适应快速的设计方式。
 
  ◎新民晚报:其中,你还提到了家具制造商。他们一方面扶持设计师,一方面传承老工艺,开拓新工艺。让人吃惊的是一些知名的意大利家具制造商其实规模并不大,甚至堪称迷你,但它们却表现出国际化的特质。
 
  ●Francesco Scullica:其实,无论是设计师还是评委,抑或是家具制造商,都需要在对外沟通上保持活力。很多家具制造商之所以不扩大规模,是为了在对外沟通和决策上保持灵活。他们更愿意在挖掘优秀的设计、保护精湛工艺方面投入资金。而盲目扩大规模,会使企业丧失灵活性,反而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国际化则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件作品能够被全世界认可才有成为经典的机会。现在,我所了解到的是,中国家具制造商也开始走这样的道路,开始培养消费者的品位,开始为设计师提供各种崭露头角的机会。就比如多摩仕奥瑞家居体验馆举办的这次活动,我希望通过中意双方通过各种沟通彼此学习,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